自2016至2018年,我國工業機器人年產量從7萬多臺增加到14萬多臺,年均增長超過40%。自2013至2018年,我國連續6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。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為15.4萬臺,占到全球市場(42.2萬臺)的36%,超過歐洲和美洲總和。
圖:2018年工業機器人銷量排名前15市場(單位:萬臺),資料來源:IFR,中國電子學會整理
近年來,我國陸續攻克了減速機、伺服電機、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的部分難題,相關技術已經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。國內工業機器人企業的智能控制和應用系統的自主研發水平,以及制造工藝的自主設計能力不斷提高。國產工業機器人已經開發出弧焊、點焊、碼垛、裝配、搬運、注塑、沖壓、噴漆等諸多種類,2018年應用領域涉及國民經濟47個行業大類和126個行業中類。
隨著技術成熟度和智能化水平提升,工業機器人顯著促進了應用行業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的提高。無論是在電子、汽車等傳統應用行業,還是在五金、衛浴、建材、家具、鑄造等新興應用行業,工業機器人都起到了積極作用。在治理環境、改善生活品質等方面,工業機器人也展現了獨特功能,例如推動塑料、橡膠等行業減少污染物排放,促進食品、藥品等行業提升產品安全。
但在供給側方面,國產機器人也存在供給領域嚴重依賴少數行業、供給領域嚴重依賴少數行業、供給模式缺乏可持續性等問題,亟需供給側改革。
為此,有以下建議:
(一)以量質兼優為目標拓展產業新增長點
一是深入分析電子、汽車、金屬加工等傳統應用行業,圍繞其轉向高質量發展需求,比如新的零部件及增長較快的新能源汽車等,找準工業機器人新的結合點和發力點。二是積極拓展新的應用領域,關注倉儲物流、面向消費端的應用等具備長期增長潛力的賽道,及時調整業務方向,提高企業服務社會需求及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。三是研究協作機器人、多關節型、應用于裝配作業等不同種類工業機器人的市場表現,抓住有利時機,爭取在細分領域實現逆勢上揚。
(二)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推動企業合理布局
短期內,國內企業可以尋求差異化發展,揚長避短找準市場定位。比如,研發制造更加安全、小巧、靈活的協作機器人;基于集成領域帶動本體銷售,通過改造通用型機器人的軟硬件,短平快解決問題。著眼長遠,國內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,必須向中高端領域進軍,打破國產品牌低端、低效、低利的重復供給怪圈。一是聚焦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的研發突破,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;二是緊跟人工智能、算法算力、工業互聯網等新興科技和平臺進展,及時更新換代、全面升級;三是探索自主創新之路,爭取“彎道超車”,并開拓歐美、“一帶一路”等國際市場。
(三)以全產業鏈為方向加快升級供給模式
國內企業應立足現有業務,繼續鞏固和擴大在中低端市場的份額,在此基礎上逐步向中高端市場發展。比如集成應用企業,可以發揮渠道、價格、人才等本土優勢,進一步提高產品設計、工藝理解、客戶溝通等能力,收獲更多下游產業紅利;與此同時,不斷擴大在裝配、揀選、焊接等中端領域優勢,并向噴涂、視覺監測AOI等高端領域滲透。有條件的企業應著眼于建立全產業鏈,重點依靠關鍵技術突破,向“核心零部件生產+本體生產+系統集成”的全產業鏈轉型,并加強技術研發與輸出,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,建立起富有活力、良性循環的供給模式。
(四)以增強合力為重點培育優質產業生態
加強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規劃與指導,調動政產學研資用等相關方的合作積極性,促進研發、制造與應用之間的有效銜接,實現多維聯動,提升發展合力。制定符合我國實際的技術路線圖,明確技術發展步驟、研發攻關重點以及產業化路徑。指導企業和地方政府投資,避免產能過剩導致重復建設和低價競爭,同時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,改變研發投入不足狀況,強化自主創新能力。加快培育行業龍頭企業和品牌,發揮其引領和輻射作用,帶動中小企業向規模化、專業化、高端化方向發展,增強產業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。
眾為興微信公眾號
眾為興官方抖音